關於永和青年住宅
前身為警察宿舍的永和國光青年住宅是新北市第一處的社會住宅,
第一批的住戶於2013年入住,並由崔媽媽基金會進行管理。
隨著第一批住戶於2017年租期暫告一段落,我們開始思考社會住宅除了提供便宜的租金,是否能夠透過空間與社群的經營帶來更多人與人的連結。於是新北市政府與玖樓一起在永和國光青年住宅這樣規模雖小、卻別具精神意義的地方推展實驗性的共居計畫,也將室友社群的能量擴散至周邊的社區。
兩層樓的建築物除了二樓作為青年共居使用,一樓部分空間則成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(台少盟)進行青少年就業培力與諮詢的基地,提供社會住宅中的社福設施與元素進入社區的契機。
客廳自造工作坊
我們的家,自己設計
客廳自造可絕非只是「做傢俱」而已,開門工作室的教練們會帶領室友針對各自的需求,討論他們真正需要怎樣子的空間,再透過畫出平面設計圖、製作1:20的模型模擬空間的配置與傢俱的結構,讓室友得以動手擺放小傢俱在空間的位置,空間的雛形也漸漸清晰於眼前。
三月春風徐來、暖陽照耀的天氣,是再適合不過動手上工的日子了!室友們利用兩個週末、四個全天的時間,從鋸裁、打磨、組合、上漆、上牆等步驟一步步完成最終理想的客廳樣貌。只有約莫五坪不到的空間,在巧手改造下也能展現出意想不到的風貌。
透過木棧板的可變化性與可移動性,讓傢俱在短短幾秒內就能夠輕易地轉變與排列成另一種情境,同時也兼顧了收納的功能,最重要的是,從設計發想階段策動討論前進的,往往是室友間逐漸提升的信任感,傢俱一件件地成形,便是把這樣對彼此的信任與默契,轉化為對未來生活想像的具體呈現。
自
造
成
果
永和國光青年
共居活動期程
先從認識自己和週邊做起吧!
想要參與社區並非一蹴可躋,先透過小旅行帶領大家認識居住周邊環境,發掘巷弄間的小秘密。也透過設計思考的工作坊,將大家的想法收斂成能夠一起合作的提案。
接著再透過大量的討論、小活動與非正式交流,醞釀提案的能量,最終方得以開始和社區共融、創造共好。
複合媒材創作工作坊
由具有文字工作、藝術創作與兒童營隊背景室友組成,歷經幾分討論,主題才從共讀、兒童哲學轉變為複合媒材的創作工作坊。
工作坊試著帶領小朋友打開五感,用不同顏色、質地、觸感、大小、氣味等,嘗試以另一種方式想像這個世界的組成,再用生活中可得的各類素材描繪暑假發生的故事:迷迭香的粉末像是去海邊玩踩過的沙灘、用紙條揉成的紙球像是做科學實驗爆炸後的混亂。每個孩子創造的內容都是獨一無二的,所散發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令人驚艷,或許在彼此相處的過程中,他們反倒帶給室友更多的啟發與能量。
社區小客廳
從五月開始的每週三下午,我們把一樓交誼廳空間的大門打開,泡上一壺茶、放上一些簡單小點,邀請附近的居民和路過的民眾進來坐坐,與我們閒聊一會兒。幾次的嘗試下來,認識了在永和生活的不同族群:定期在綠廊運動的婆媽們、獨居阿嬤、退休的高階主管等,而那些原本陌生的朋友,在幾次互動下來已能夠親切地叫出我們的名字。
接著我們又嘗試了更多型態的活動,例如:雜誌圖書館、一家一菜、週末親子電影等,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族群、品嚐到居民帶來的私房料理、看見永和地區小家庭對假日休閒活動的需求,也意外地讓一位我們的常客-黃大哥重新開啟他過去想要執行的英文交流提案。
共食搭伙
從七月開始,每個月定期會有一次搭伙的活動。七月的主題是異國料理、八月的披薩聚會,九月則由室友帶領大家製作起司蛋糕,是個不用烤箱也能輕鬆完成的美味甜點。
幾次的活動下來,發現吃飯只是召集大家的一種媒介,讓各自像列車般忙碌行進的生活,有個停靠站能歇息,能夠在信任的場域中,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,甚至是更多特定主題與議題層面的內容。這都必須仰賴一次次對話下累積的信任與默契,如果共居是新時代的生活型態,那麼新的交誼廳/客廳樣貌,不會是播著電視的喧鬧空間,更像是汲取精神能量的沙龍聚會。
社會住宅是載體
空間是基底
人是孕育的土壤
生活是填灌的肥料
和社區交往像水把所有人交融在一起
種下一株小小的苗
我們期待他茁壯成長
到處開枝成每一個溫暖的家